其實在經濟研究中,最容易犯的一種錯誤就是所謂的”外來者迷思”。
“外來者迷思”,其實是我提出的一種概念,本質上就是作為外部人員去觀察該經濟體必然會存在的一些誤解:
1. 過度美化(濾鏡效果),這跟美女談戀愛一樣,P圖無限好。
該經濟體的內部問題,外部者(沒有在該經濟體的生活經驗)難以得知,因此會加深1的觀點自我強化。
2. 過度弱化,抑或是所謂的過度輕視,或嚴重低估。 基本上在觀察經濟體的時候,我們要避免偏見的比重,盡可能的朝客觀的範圍內走,而非過度偏頗(過度美化,或是過度弱化)。
3. 外來者迷思在1)2)3)之上有更多的是製度和文化上的差異。 經濟是個體集總的行為模式,因此制度和文化上面的差異會帶來更多外來者的迷思。 舉例來說,一個沒有在體制內混過的老外,是無法理解何為體制,或是何為”潛規則”的。 因此當西方經濟學家過度依賴教科書上的內容,是無法正確理解國內的經濟數據和問題所在的。
4. 在動態博弈的過程中,雙方都不想對對方暴露自身內部的問題,因此媒體和輿論往往會在大量的現象和事件中埋藏大量的信息煙霧彈,導致更多的信息誤判和狂熱/仇恨, 這會使得前面四個因素陷入upward spiral.
由於制度的天然障礙限制,這導致兩地之間的經濟架構和市場運作模式多有不同,那麼很多時候,制度上的頂層設計將導致經濟/市場價格傳導機制的不同。
這邊我將從以下幾點來論述,為何今日之台灣,並非”台灣人的台灣”,而是”地主之台灣”。
在理解當下台灣經濟現狀之前,先來理解台灣經濟當下的困境:
台灣房地產開始出現泡沫化跡象,全島房價持續飆升,關於台灣房價不斷飆升的現象,文章後續會提出宏觀的觀點解析背後的構成和成因:
- 台灣年輕人薪資成長陷入停滯,長期宣傳的平均薪資4W台幣其實是類似於”馬雲和你平均一下”所得出的薪資數據。
- 台灣蛋價/電價和食品成本不斷飆升。
- 台灣保費不斷調漲。
- 台灣產業成長陷入停滯,最高薪的階層,醫院陷入飽和狀態,同時台積電和聯發科這類電子產業成為年輕人要提升薪資的少數去處。
- 台灣老齡化使得台灣勞動力&市場陷入困境。 台灣的老人不像日本的老人,沒什麼架子,很多台灣的老人喜歡裝腔作勢,因此不會像日本社會一樣,老人補充勞動力,因此社保系統正在一個危險的運作處境下運作。
- 台灣健保系統創造龐大而沉重的財務壓力。 承接6),台灣的健保系統本質上是在用年輕人去養日漸龐大的銀髮階層,因此台灣社會的日本化近在咫尺。 用幾個年輕人的稅收去養一個老年人,並且提供無上限的醫療保障,實際上正在成為台灣經濟的一個沉重負擔。
- 台積電開始”去台灣化”,現階段這是台灣最大的一個風險,本質上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因為美國正在不斷推動這一進程。
- 台灣經濟有不錯的財政盈餘但缺乏高效,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應該說這點來看,台灣經濟在管理財政盈餘方面普遍落後於現代,還處於90年代的思維和做法。 有關這點我會後續在寫文章。
- 台灣社會缺乏流動性,缺乏創新基因。 這點是由於台灣的老年人過於強勢,把持著大量的社會資源,因此導致社會結構難以改變。 年輕階層難以向上流動,改變命運。
在理解台灣經濟現階段面臨的困境後,我們來看下為何台灣經濟會淪為”地主的台灣”,台灣的頂層設計是如何將台灣改造成”地主和老年人的天堂”的。
1. 台灣央行長期阻止台幣過度升值,有匯率操縱的趨勢。 台灣本質上是外向出口型經濟體。 而台灣央行長期阻止台幣升值,從匯率的角度壓制台幣的漲幅。 這是由於台灣央行希望台幣處於一定低位運行,加強出口(尤其是半導體和電子元件)的競爭力和額度,並以此來刺激台灣經濟不陷入衰退或是景氣下行。 從貨幣的角度來說,不得不算是某種程度上的”匯率操縱”,而這點美國一直是有意見,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
2. 台灣央行人為扭曲市場機制,長期阻止利率正常化,壓低利率。 這樣的策略其實是遠遠違背了國際央行的正常運作機制,即便是聯準會在超長的QE之後,也走向了利率正常化的過程,然而台灣央行一直強硬將利率維持在超低位,本質上 是在捍衛地主階級的利益,使得台灣的資產泡沫不會這麼快爆掉(因為利率低,房價就高,那麼持續維持利率的低位,貸款就低因此能維持較高的房價等)。
3. 在物價管制方面,事實上台灣經濟透過國有企業台電和幾家公司強行承受虧損,以補貼高漲的能源價格。表面來看是控制通膨,實際上是表面功夫,令國有企業強行承擔更大的財政壓力和負擔,並創造低通脹的假象。
在食品和餐廳方面,透過組建類似於”巡察組”的方式強行遏制物價的漲幅,表面上 台灣物價好像控制的很好,事實上雞蛋的供應都是陷入不間斷的波動,同時能源的成本在不斷提升(我們不要忘了,台灣是大型半導體工廠,能源成本上去了,出口就要被影響 )。
4. 由於台灣現階段的方向是以一島之力扶持整個半導體產業,因此在能源,人力板塊等都是放行大量的綠燈政策。 這也導致了”台積電要在哪裡設廠,台灣地價哪裡就要漲的情況。台積電成為爆炒房地產的最佳選項。因此台灣現階段是過分梭哈台積電,導致所有產業都要給台積電讓路的強 行政幹預的現狀,這也導致了台灣全產業鏈”頭重腳輕”的現狀。
5. 台灣房地產稅率全球最低(持有成本低),租售比為全球低位,但房價處於高位。
如下圖,系統比較各大地區房產稅持有成本:
如下圖,台灣房產的租售比過高。
台灣經濟體的表現和製造出口業高度相關,製造業有景氣週期(由於全球的需求是有旺季和淡季的),但房價長期背離製造業表現”扶搖直上三千里”。 如下圖,黃線的信義房價指數創下新高(台灣最大房地產仲介)。
6. 年輕人為老年人讓路,老年化使得台灣社會缺乏流動性。 無論是台灣自上而下都是老年人掌握大權。 地主階層把持著社會最大的話語權和生產資料。 台灣的VC數量也是全球最低之一(因為台灣落後封閉的銀行生態體系),台灣的經濟號稱是自由市場,但在科技,土地和金融,醫療這些最賺錢的領域,卻處處修法,處處增加各 種限制使得創新企業難以殺出財團的重重包圍。 。 。 如此封閉的產業結構,和”地頭蛇”,家族把持的格局下,台灣經濟逐步淪為”地主的天堂”。
7. 地主由於低稅率,持有土地成本低,地價房價漲幅高(台灣科技業者賺錢了就買房),同時因為通膨低,薪資漲幅低,土地稅率低的原因,在台灣買房=存錢。因此 對於老人家,或是年長一代來說,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行為路徑,那就是,賺了錢,就要”存到房子裡”,這樣的路徑導致經濟進入自我強化的趨勢,使得房價水漲船高。
在大放水的情況下,地主階層能夠輕易獲得資產的漲幅,取得絕大部分的超額收益,而依賴於薪資增長的中產階級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 。
由於上述的要素,台灣經濟正在空洞化,而頂層的腐敗也導致了年輕人的不滿,這也是為何台灣正在成為”地主的台灣”,而非”台灣人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