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去全球化VS全球化:剖析美國經濟後續格局

July 19, 2024

 

這週都是懂王專題,交易乾貨都在圈子裡,需要的可以加入咱們的交易圈。

今天聊聊經濟,明天再來深入剖析懂王到底違憲了沒,當然美國的法律較為複雜,本人也非學法律出身,屆時再請求相關專業的老鐵們指教,指出我的邏輯或是知識盲區/疏漏。

今天聊的話題是,懂王vs登子為何是全球化vs去全球化的產物,懂王治下的大美利堅和世界秩序究竟和登子治理下的大美利堅和世界秩序究竟有何不同。

我先解釋下為什麼我不看好登子所奉行的全球化之路,執意想要用過去那一套全球協作的方式應對全球陡增的地緣政治風險意義不大,同時他所奉行的”大政府” ,提高稅收,以及虛無的更加廣泛的財政計劃為什麼最終會淪為”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這類淪於表面的無效政策,這也是為何如今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dem經濟政策的”虛無主義”,以及最終dem的政策將進一步激化,而非平抑全球的矛盾。

事實上dem的政策在我看來,一直就是所謂的”攪渾水”,類型的政策。就如同醫生醫治患者一樣,應該想辦法運用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恢復力加上合理的藥物以及醫療手段,使得最終患者得以痊癒,由於身體更強了,因此來醫院的次數就會減少。

在我看來,dem的做法,和一個醫生為了解決問題,讓病人上癮於止痛藥沒有任何差別。因為醫生為了最終得以更廣泛地控制病人(使病人更依賴醫生),於是乎讓病人的病無法得到根治,表面上醫生面善,好像做了很多的醫療救治手段,但在明眼人眼中,這些政策只不過是表面功夫,完全無法根除經濟體內部的問題。

1)比如說對於貨幣政策的過度依賴+以強勢美元地位為錨。

以債務和美元地位為社會財富而非以貿易順差作為財富來源。更多的時候,財政體系更多為了維持強勢美元霸權而讓路,而強化美元的後果就是加強了金融殖民/對其他新興經濟體剩餘價值的掠奪。

2)大規模向中產階級增加稅收,用來補充國庫。

其實dem搞經濟的方式,無非就是廣撒網,拉高財政預算,最後財政預算讓中產階級買單,至於所謂的向富人徵稅,最終只是流於向強中產階級徵稅(因為過去像對沖基金等產業,稅率都是較低的capital gain tax)而且了解美國稅制的就會進行合法避稅,比如說搞個慈善基金或是信託之類的把資產裝進去。

真正的富人和高管有本質區別,富人能夠想法設法把資產放到海外,甚至遠離美國irs的目光,即便在有CRS徵稅制度的今天,仍然有大量的方式能夠將資產轉移海外,遠離美國本土,免於被徵稅,所以dem的許多政策很多時候是脫褲子放屁。說要對富人徵稅,結果因為留著的bug不修,結果又徵收到了中產階級和中小企業的頭上。

這也是為什麼dem本質上捍衛全球化的原因,這些富人都是把財富轉移到不同的實體裡,美國本土的稅大多數根本課不到這些大佬的頭上(比如說John Getty這種)

因為和傳統美國old money不同,美國的許多科技金融新貴其實賺的都是全球化的巨大財富,而dem保留這些bug本質上就是守護這些錢袋子和選票。

3)大規模進行學貸赦免,並非對學校制度進行改革,有效降低學費的成本。和後面的醫療問題一樣,本質是定價權在誰手上的問題。美國的很大特徵就是把學費和醫療這兩大塊透過市場化定價,但是透過市場化定價就意味著將收到通貨膨脹/財政政策/美元強弱的影響,而市場化的競爭對於學校這種公共資源來說,是致命的(試想下北大或清華透過市場化定價學費該有多貴)。

撒錢均富濟貧的方式最終還是會讓社會的廣大中產階級和窮人買單,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越濟越窮,福利雖然越給越多,但是也越絕望。

4)dem對利益團體非常卑躬屈膝
深度理解美國醫療保險體系(一)

之前的文章寫過,歐巴馬健保的本質,其實是對美國腐敗的醫療制度/利益集團的終極妥協,在不改革那種醫院/保險公司/醫生拉高醫療費用的情況下,爭取讓更多人購買醫療保險(雖然有白卡但是你如果後面有資產被美國納稅局IRS發現了,你以後還是需要補上稅的),表面上看好像更多人能夠買上保險,而保險公司好像也是必須想辦法賠付,遏止了保險公司賴帳的行為。

但事實是,保險公司的三大神器(copay/out of pocket/deductible),就如我之前的文章寫過的,這三個神器是保險公司最大的bug,所以即便你買了相應的保險,很多時候面對天價醫療帳單,即便在保險公司賠付大部分的時候,你還是需要支付相當驚人的餘款(比如說在ICU/NICU待了一段時間),因為本質上醫療費用本來就是需要按照醫療成本+mark up的形式定價,而非透過漫天叫價inflate 醫療費用來定價。

用一句簡單的邏輯解釋,就是先把一件衣服定價到100000塊,再給你打個一折也要1萬塊,我是不是可以說是大善人。

但這件衣服的成本只有100塊錢,其實我就是來宰你的,因為我漫天叫價,還是合法的。

因此,歐巴馬健保並沒有本質上改變美國醫療體系荒誕的定價政策/體系,而是想辦法透過讓盡可能多的人分攤醫療保險的費用來降低本來就已經多收的醫療成本。

dem沒有想辦法掀翻/改革這個定價體系,而是想辦法把所有人拉下水攤薄成本,最終的結果就是許多人為了不交逐年飆升的保費,放棄醫保,最終承保人數降低,保險繼續增高,有了財政缺口,就開始給IRS擴權讓更多中產階級交子錢。

5)寧願養更多窮屌絲窮人,街上一堆吸毒的不理,美其名曰”diversification(多元化),典型的道德婊邏輯(授人以魚,但不授人以漁)。

對待窮人截然不同的態度也是為何如今的共和黨政策更能收到勞工階級喜歡的原因。過去民主黨的票倉是今天的所謂”紅脖子”,實際上更多的窮人遇到的困境,是越來越難以突破的階層限制。
共和黨很簡單,就是勞動致富,那麼我把去全球化出去勾兌的工作遷移回來,那麼勞工階級自然就有工作,因為美國工廠回來了,有了工業鏈,就有了生產能力和量產能力,許多物資的成本就會逐漸往下走,就能夠有效遏止長期通膨,物價不斷上漲,貨幣購買力下降的問題。

6)經濟嚴重”脫實入虛”。雖然美國的產業鏈非常成熟,其眾多產業獲利十分可觀,但問題在於:dem治理下對於工業化的推進不足,這導致了工業製造的就業機會相對偏少。

在通膨人力成本螺旋往上走的時候,dem透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非法移民容許政策來讓非法移民補充進入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以降低總體的用人成本,同時用這些非法移民以補充美國的勞動力短缺。

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dem的道德婊式的窮人應對政策,遇到窮人議題就撒錢增加社會福利,而不是想辦法把社會成本(最高的醫療成本和教育成本)通過改革把定價權從財團的手中奪過來,這使得許多的美國底層工人,

由於通膨+學費+保費+醫療成本高昂的原因,普通的快餐店工作根本無法養活自己,所以選擇做了三四份兼職養活自己,更因如此有許多美國人選擇乾脆不買保險,結果就是突然來個病自己就破產了。

高稅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而且高稅收會扼殺許多資本流入,阻止許多資本創造更多就業。

而且打著對富人增稅的名義調高稅收,最終傷害的是美國經濟的基本面,稅收的邊際效應會逐漸減弱(總徵稅額開始減少)也會伴隨著資本流出。高稅收真正傷害的其實是那些創造實實在在的就業崗位的本土企業和公司,比如說啥popeeye或是innout這種餐廳。

這些本土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按時繳納稅收,同時也承擔著用人荒以及通膨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問題,這些問題,其實至今dem一個沒有實際的解決方案。就連所謂的再工業化,也是在新能源法案的幌子中,能拖就拖。

這些餐廳和中小企業可不是什麼”全球化”宏偉藍圖中的受益者,金融殖民的這些超級跨國大企業才是”全球化”宏偉藍圖中,一長條利益鏈的最終受益者。

透過犧牲中產階級和窮人的利益,以均富的名義,肥著這些金融殖民的跨國財閥,方便他們將資產藏匿在全球深不見底的黑洞之中,遠離IRS的全球徵稅,才是dem在這個全球化浪潮中真正的戰略意圖,以及dem如何捍衛他們主子globalists的利益所在。

這也是為何美國的紅脖子,或是勞工階級受夠了dem的這些謊言,開始遠離dem,開始走向川普的原因。

然而即便是共和黨,也在全球化的利益上,和川普有本質的衝突,因為deep state 兩黨共治,實際上是多少互占到利益,但川普的存在,正在威脅到globalist所建構的這套舊世界秩序。

這套舊世界秩序,以全球化的名義。
讓貧窮國家的老百姓以極低的代價,為頂層globalist(全球精英)輸送著源源不絕的底層財富,他們正在掠奪這個星球,佔據這個星球的一切。即便是美國老百姓,最後逃離不了這個魔爪(IRS/醫療/教育等幾重山)。

經濟其實沒有那麼複雜,金融倒也不必這麼複雜。
教育和醫療本應便宜,這應該是國家對公民的承諾,而不是掠奪。

這也是為何去全球化的浪潮越演越烈,這些藏身背後的全球精英,還想要透過不同的方式,煽動起dem vs rep兩邊的仇恨,以引發美國的全面內戰。
從狙擊懂王,狙擊JFK, 我們能夠看到這條清晰的脈絡。
誰要擋在他們的利益上,他們就要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