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site

美國科技巨頭爲何大裁員?

February 17, 2024

 

 

近期很多的指標都已經顯現,在我過去的文章中我反覆強調過多次。
從經濟上來說,美國的經濟並非過熱,而是產生了許多經濟衰退的前兆。 我寫經濟和交易,不喜歡像分析師一樣用一堆指標,我喜歡從本質矛盾入手,直接寫出利害要點所在。

 

首先GDP成長和股指表現沒有什麼必然關聯。
經濟成長並不意味著股指一定會漲起來。
經濟衰退也不代表股指一定會跌下去。
只是二者在某些時候重合,讓你有種錯覺罷了.

因此,只有沙雕和新手才會去透過股指透過一個短期的交易工具去表達一個長期的觀點,這純粹是新手村行為。

我總結了下,美股新手一般大多是A股被屌虐,沒有跟上主力或是莊(沒有背景)的中產,這中間有許多是典型的二極體晚期患者(再也不相信XXX,XXX都是 騙子,技術分析就是XXX,我只看財報)
或者是A股有賺到些小錢,想著來美股搞一下,賺點快錢的。

這部分人呢,很可能第一次換刀勒,沒換過,對於海外的金融體系缺乏認知,經常把A股炒股的那種資產輪動,週期輪動的思維拿來國際金融市場。


總之相當一部分的並不能理解交易很多時候,是流動性,而非觀點。
而觀點很多時候,就是幫助你辨識這些市場波動性的存在。

因此,話說回來,我現在仍然堅定美國經濟正在走向一場潛在的hardlanding(硬著陸),我們現在有看到許多市場信號,比如說今年年初的這場席捲全科技行業的裁員潮就是極其重要的 先行指標。

以下為自疫情爆發以來,
大科技企業的裁員規模如下:

比較美國利率走勢(下圖),可以自行比較時間軸。


首先我們來了解北美的就業市場:

1. 薪資結構性下調(薪資明昇暗降):

有在北美tech做過的朋友都知道,老美的薪資水平雖然屌打國內的科技大廠,但是老美的科技公司的薪資發放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期權作為結算的工具。


大廠很多時候發放100萬美金的薪資,其中可能有一半都是以選擇權的形式來發放。 這些選擇權對企業來說,有幾個優勢,一來是選擇權本身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以現金兌現(至少為企業工作幾年來兌現),能夠顯著減少企業的現金壓力。 二來是因為選擇權需要年限來解鎖兌現,這意味著能夠綁定這些員工好幾年。 三來是企業能夠在美國節稅。
現狀是,科技企業大裁員下,薪資明昇暗降(表面上期權給的多,現金給的少),更多的員工在期權沒有兌現的情況下,就被裁員了,這意味著這些期權 將作廢(每家企業做法不同,但無疑選擇權價值顯著減少)。

 

2.就業市場不能看job opening, 要看recruits
這是當下就業數據最具誤導性的地方,job opening的定義是指,真實存在的崗位,而且是馬上需要用人(三個月左右)的一些崗位,其中很多的job opening 是屬於滾動式的( roll),意思是需求端的就業崗位在增加,但很多的崗位是掛在市場上,很多的企業都是穩定固定招聘,或是像亞馬遜低端崗位,或是投行的junior 崗位,都是屬於定期 ,穩定掛在市場上的工作機會(但是事實是很多人幾個月就受不了亞馬遜工作環境高壓就滾蛋)。

 

3. 上圖已經反映了過去兩三年我和客戶反映的主要觀點,那就是過去QE時代下高科技企業的優勢正在逐漸成為雙刃劍開始反噬科技企業。 核心邏輯就是過去QE時代高科技企業資金的使用成本由於0利率的緣故,資金的成本極低,而現狀是,隨著美聯儲的加息週期,科技公司開始預防性+反應性的持續性,結構 性裁員。
關於利率抬升對於科技公司估值和股票價格的影響我將陸續放在星球中更新。

 

因此從20~24年科技業的裁員趨勢來看,驗證了我去年開始的觀點。

美國的就業市場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高收入的職位和機會正在系統性的縮減。


而底部低薪資的工作機會正在史無前例的擴張。
這將成為整體美國市場消費走弱,持續disinflation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