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展示為通縮的原因,本質上通縮是經濟學中自我強化(self-reinforcing)的一種典型表現。
更多文章請移步:ztrading.io
1.銀根縮緊(加息縮表) — — 2. 政府支出減少 — — 3.消費者需求減弱 — — 4.利潤惡化導致企業投資減少 = 這四種因素不斷反復自我強化直到經濟觸底(或是政府強力干預)
如下圖:
通縮是指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的經濟現象。雖然通脹(物價上漲)是經濟中更為常見的情況,但歷史上也發生過一些重大的通縮事件。
- 大蕭條(1929–1933年):大蕭條是20世紀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一,也是一次重大的通縮事件。股市崩盤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工業生產急劇下降,大量企業破產和失業激增。在這一時期,物價急速下跌,導致通貨緊縮。美國的物價指數從1929年至1933年下降了約25%。
2. 日本的失去十年(1990–2000年):日本在1990年代初經歷了一場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的破裂,引發了一連串的經濟問題。這一時期日本面臨長期的通縮,即所謂的失去十年。物價下降,企業利潤下降,失業率攀升。通縮對日本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導致經濟停滯、債務問題加重以及低通脹預期的形成。
3. 歐元區債務危機(2009年至今):歐元區債務危機是指歐洲一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問題,其中一些國家面臨了通縮的風險。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經歷了嚴重的經濟衰退,導致通貨緊縮的壓力增加。這些國家採取了緊縮政策和財政緊縮措施,導致物價下降和高失業率。通縮加劇了債務問題,增加了還債的負擔,並對這些國家的經濟復甦產生了負面影響。
1.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通縮: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許多國家面臨了通縮的問題。戰爭期間,各國為了滿足軍需需求,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導致通貨膨脹。然而,戰爭結束後,戰時需求減少,經濟活動放緩,導致物價急劇下降,出現了通貨緊縮。這種通縮對戰勝國和戰敗國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包括經濟蕭條、高失業率和債務問題。
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通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範圍內也出現了通縮。戰爭期間,各國政府為了支持戰爭努力,採取了貨幣膨脹的政策,但戰爭結束後,這些政策被逐漸收緊。重建過程中,許多國家經濟遭受重創,導致物價下降和通貨緊縮。同時,戰後經濟的不確定性也抑制了消費和投資需求,進一步加劇了通縮的問題。
3. 冷戰時期的通縮:冷戰時期(1947–1991年)也出現了一些通縮情況。冷戰期間,世界上許多國家加大了軍事支出,導致了貨幣供應量的增加。然而,由於軍事開支大部分是消費性支出,而非生產性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冷戰期間的政治和經濟不穩定也對通貨膨脹產生了一定的壓力。因此,在某些時期和地區,冷戰時期也出現了通縮的情況。
戰爭後的通縮對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會導致物價下降、企業利潤下降、失業率上升、債務負擔增加等問題。同時,通縮還會削弱消費需求和投資活動,抑制經濟增長。
通縮對經濟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壓低企業利潤:通縮導致物價下降,企業銷售額減少,利潤下降。這會導致企業減少投資和僱傭新員工,可能會出現裁員和倒閉的情況。
2. 增加債務負擔:通縮使得債務更加沉重,因為債務的實際價值增加。企業和個人在通縮環境下,企業和個人所面臨的債務負擔會增加。由於物價下降,借款人需要支付更多的實際貨幣來償還債務,這增加了債務負擔的重量。這會導致企業和個人難以償還債務,甚至可能觸發債務違約風險。
3. 刺激儲蓄而抑制消費:通縮環境下,人們可能會更傾向於儲蓄而非消費。由於物價下降,人們預期未來物價會進一步下跌,因此他們傾向於將貨幣儲存在銀行中以獲得更高的實際購買力。這導致消費需求下降,進一步抑制經濟增長。
4. 增加實際利率:通縮會導致實際利率上升。實際利率是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的結果。在通縮環境中,物價下降,導致通貨膨脹率為負,從而提高了實際利率。高實際利率會抑制投資需求,因為藉款成本增加,同時也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力。
5. 增加失業率:通縮會導致經濟活動減少,企業利潤下降,進而可能導致裁員和減少新員工招聘。高失業率會進一步削弱消費需求,形成惡性循環,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通縮對經濟造成的危害包括企業利潤下降、債務負擔增加、消費需求抑制、實際利率上升和失業率上升。這些因素相互作用,會導致經濟停滯甚至衰退。因此,當經濟陷入通縮時,政府和央行通常採取適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來刺激需求、促進投資和增加物價水平,以恢復經濟的健康增長。
Support me via buy me coffee!
https://www.buymeacoffee.com/traderdorian